加國多元文化帶來奇異現象 西人稱被華人歧視
在加拿大,少數族裔,包括華人稱被西人歧視的事件時有所聞。但是,西人被華人「歧視」,而且還無可奈何,也時有發生。
卑詩省媒體The Province上週報導的一個故事,說在加拿大西海岸卑詩省列治文區(Richmond),一個有54個住戶單元業主出席的理事會會議上,因為只講中文普通話,使西人業主卡格特(Andreas Kargut)很難受。
卡格特夫妻及其他的一些業主曾努力爭取這個會議能講英文,但沒成功。因此,卡格特與另外6人於去年向卑詩省人權法庭提交了投訴。令人遺憾的是,卡格特今年在加拿大人慶祝150周年國慶的那個週末,無奈地搬離了那裡。
感到被歧視的「外國人」——西人根據2013年的統計數字,列治文市人口不到20萬,華裔比例高達43.6%。以漢語、粵語、閩南話等中國語言為母語的常住居民比例高達40.9%,成為首次超越英語為母語的居民,後者比例為36.5%。
The Province的報導稱,卡格特在臉書網頁「列治文正在改變的社區」上寫道:「當我的父母從德國移民到加拿大時,他們知道應該學習英語,以便可以找到工作,養家餬口。為什麼當一個人從中國移民來到後,他們不需要學習英語,還可以歧視說英語的加拿大人,以至於給他們(加拿大人)帶來經濟困難的程度呢?」
加拿大政府推崇多元文化,同時也要求,並幫助新移民融入社會,但前者似乎一直給後者帶來阻力。
多倫多時事評論員馮志強表示,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,更重要是出於政治理由。因為如果不這樣做的話,就與美國沒什麼分別了,可能就會被美國同化。但是,多元文化可能導致族裔自我隔離,比如業主理事會開會只使用中文。「這是多元文化的一個副產品,是不值得推崇的副產品。」
「我們既然來到加拿大,應該要更多考慮大家一樣的東西,少些考慮跟人家不一樣的東西。」 馮志強說,「語言這個坎,作為新移民你一定得過,因為語言是文化的物質化。進了這個環境,一定要跟這個社會同化。要同化,當然就是要講英語。」
在華人圈裡,也有不少華人對在有不講中文的人一起開會時,只講中文的做法感到不舒服,認為是一種不尊重人的做法。
今年6月,來自香港的列治文華裔居民Ken Wong對Richmond News說,他看到,該市很多只有中文的標誌牌,並且所使用的中文,主要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才能讀懂的簡體字。這種做法讓華人和其他語種的族人隔離,卑詩省前省長Ujjal Dosanjh將這現象描述為正在滑向「以語言界定的民族文化孤島」。
事實上,加拿大人很寬容,Pew Foundation的研究發現,只有21%的加拿大人認為,出生地是決定真正公民的重要因素。不過,也有6成加拿大人認為,能夠講官方語言對於成為真正的加拿大人來說非常重要。
加拿大崇尚多元文化,The Province的文章稱,雖然在多樣性的環境中,確實能產生創造力。但這種多樣性的自由,卻掩蓋了多樣性可能帶來的真正的緊張關係。
中文文件沒有法律效力馮志強提醒說,如果在加拿大只用中文開會,形成的也是中文文件的話,那是沒有法律效力的。「在加拿大,在任何正式場合形成文件,如果是需要執行的、有法律效應的正式文件,都需要用英語或法語記錄,甚至用雙語記錄。」
他說,法庭可以建議將中文文件翻譯成英文後,用作法庭證據。但訴訟的對方,也可以對這些文件的有效性提出挑戰,不允許用作證據。「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,必須是用英語或法語書寫。不然的話,辛辛苦苦產生的文件,將不具備法律效力。」